米糠、麦麸重回餐桌 你吃不吃?******
米糠、麦麸重回餐桌 你吃不吃?
专家:饮食健康的一种选择,但不能当饭吃
春节假期刚过,当不少人还沉浸在大鱼大肉的氛围中时,近日,一则“卫健委传来好消息,米糠、麦麸有望重回百姓餐桌”的文章引起网友议论,该文称,米糠中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和营养物质,比精米、白面营养更丰富,并且还引用了国家卫健委针对人大代表提出的《关于促进米糠回归人类食用提升国民营养的建议》的相关答复。
米糠对于当代人来说可能比较陌生,这种东西能吃吗?营养吗?对于米糠回归食用的建议,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营养科主治医师梁清月表示,目前,“吃糠咽菜”再也不是生活所迫,而不失为饮食健康的一种选择。
无害化米糠
将被列入“食药两用名单”
前述网传文章称,米糠、麦麸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和营养物质,不仅比精米、白面营养更丰富,同时还能避免很多因饮食过于精细而引发的“富贵病”,此外,米糠还有很大的药用价值。
记者查询得知,此事起源于1月19日国家卫健委对于人大代表提出的《关于促进米糠回归人类食用提升国民营养的建议》的一则答复,该答复表示:目前,米糠主要用于生产饲料,作为粮食原料主要用于生产米糠油。近年来,国家卫健委积极推动食物营养健康产业发展。发展米糠产业,挖掘米糠营养价值,有利于促进粮食减损增效和国民营养健康。
针对“支持米糠安全食用产业发展”等建议,国家卫健委在答复中回应:支持米糠安全食用产业发展,引导相关企业综合利用碎米、米糠、稻壳、麦麸等副产物,开发米粉、米线、米糠油等食品或食品配料;建立米糠无害化评价体系,完善相关食用安全标准;将无害化米糠(即食米糠或食用米糠)列入“食药两用名单”和《药典》……
“吃糠咽菜”不可能
单独作为主食供人食用
米糠就是稻子或谷子上脱下来的皮。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营养科主治医师梁清月表示,米糠富含粗蛋白质、粗脂肪、维生素E等营养物质,但按照当前的食品安全法规,米糠不属于普通食品原料,是不可以添加到食品中给人吃的。
不仅如此,米糠也不可能单独作为主食供人食用,因为它难以下咽、难以消化。“米糠要成为食品原料,只能走深加工和少量添加的路线,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当代人因为吃大量精米白面而缺失的营养。”
日常吃的精米、白面,都属于精制碳水,主体成分是淀粉,仅含有少量蛋白质。梁清月表示,国内外的研究结果和资料表明,米糠中富含各种营养素和生理活性物质,如蛋白质、脂肪酸、维生素、膳食纤维等,这些营养成分恰恰是人体所必需的,正是当代人饮食结构中相对缺乏的,这就是吃粗粮的意义所在。老百姓常说“吃米带点糠,老小都安康”,就体现了米糠的药用价值。《黄帝内经·素问》中有“五谷为养”的论述,五谷指的就是带有糠的谷物。
针对部分网友对米糠上桌持怀疑态度,梁清月认为,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,“吃糠咽菜”再也不是生活所迫,而是饮食健康的一种选择。很多人印象中,米糠就是用来喂牲畜的饲料,而用现代碾制技术生产出来的食用级米糠,富含各种营养素和生理活性物质,约占米糠总重量的80%、营养的90%以上,具有促进血液循环、预防心血管疾病、帮助降低血脂等功效。
成都商报-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闫晓峰
A股持续走高:沪指再收复3400点!种业股掀涨停潮******
中新经纬客户端12月21日电 周一午后,A股持续走高,创业板指涨超3.5%,个股普涨,涨幅超9%个股近80家。板块上,种业股大涨,汽车整车、锂电、光伏等走强。
来源:Wind
截至发稿,沪指报3420.57点,涨幅0.76%,成交额3838.99亿元;深成指报14134.85点,涨幅2.03%,成交额4805.32亿元;创业板指报2882.44点,涨幅3.66%。
盘面上,航空、农林牧渔、元器件、电气设备、矿物制品涨幅居前。其中,航空板块涨超3%,领涨行业板块,航发控制涨停,中航沈飞涨超8%,、航发动力、北摩高科、中航重机等跟涨。
旅游、供气供热、酒店餐饮、石油、广告包装等行业板块跌幅居前。供气供热板块跌0.55%,个股上看,*ST金鸿逆市涨停,惠天热电跌超4%,新疆火炬、大连热电、胜利股份等跌超2%。
概念板块中,种业、生态农业、风沙治理、氮化镓、氟概念涨幅居前;奢侈品、油气改革、赛马概念、含GDR、可燃冰跌幅居前。
种业概念涨逾7%,领涨概念板块,个股全线飘红,农发种业、丰乐种业、登海种业等5个股涨停,万向德农、神农科技、大北农等纷纷跟涨。
中信证券认为,经济复苏和流动性宽松支持下,A股跨年的轮动慢涨仍将继续。年末激烈的机构博弈跨年后将迅速缓和,建议坚持顺周期主线的同时,在快速轮动中强化跨年后高景气品种的配置。
兴业证券分析,国内工业企业利润延续复苏态势、经济数据逐期验证,央行上周二投放9500亿MLF、美联储等维系呵护态度。中长期看,继续努力打造“慢变量”,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、推动全面改革、扩内需保民生、供给侧与需求侧改革并行。
国泰君安研报称,维持3100-3500点震荡格局,布局良机阶段兑现。下一阶段,“保持适度支出强度”淡化政策回退预期下积极布局,看好春季躁动叠加跨年配置带来的投资机会。(中新经纬APP)
(文中观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,投资有风险,入市需谨慎。)
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 [责编:天天中] 阅读剩余全文() |